飞鸟谈艺术书写十年之【新空间书法】创作谈

2024-11-14


书为心画 · 一字见心

飞鸟谈按:

此文是我2021年个展「一字心画」——飞鸟谈当代【新空间书法】艺术展的自序,仅刊载于展览画册中,未曾对外发表。2022年,我在【新空间书法】理念与实践的探索与积累之上,又拟出【文字山水】版块作为新的创作方向,故即便参照时间节点,将此文作为【新空间书法】的简要总结,也正合适。自2014年聚焦现代书法创作以来,我虽做过一些小展、双个展,也参加过诸多群展、行业展、跨界展,但「一字心画」算是我真正意义上的首次个展,因此这篇自序,我颇用心,时隔三年重读,也觉得无需多做改动,即可直接用作十年回顾的首篇长文。至于本文未及展开细讲的重要内容,后续再撰文详述。

2021「一字心画」个展开幕现场

「书为心画 · 一字见心」飞鸟谈【新空间书法】创作谈

【新空间书法】是我于2016年提出旨在为当代生活空间量身定制的创意书法,它力求书法笔墨意境与空间情境的完美融合,为追求文化品位与艺术格调的空间铸入东方人文艺术风骨——详见《“让书法与空间发生关系”:飞鸟谈【新空间书法】尝试集》一文,2016年8月首发于搜狐·设计干货。

在近几年不断探索、尝试、返观、重构的过程中,我的【新空间书法】在创作上也逐步形成两大各具特色、相互映照的风格类型:

第一类【雄笔浑厚 巍然磅礴】

以巨笔纵横、大墨淋漓的一字或少字作品为主

第二类【妙笔华滋 散朗隽逸】

以散怀忘机、疏朗清隽的少字或多字作品为主

一、一笔千笔 一字见心

2021年「一字心画」个展就仅选了第一类创作中的一字书作品,一作仅一字,一字要见心——即以最少的字数、最简洁有力的创作去打动人心。这看似简单——只写一字,其实是难度*的挑战——要以少胜多,以一胜亿万。

沈语冰先生早在《沉沦与救赎:论20世纪90年代书法思潮与创作》一文中就已指出:“创作少字数作品需要过硬的传统书法功力,如果说写一幅传统书法,即使笔力较弱,还可以在结字、章法、行气等方面作一些补救,而一幅少字数作品,作者必须仅仅借助少数几个或单独一个字,来表现他意欲达到的效果,因此对于作者的功力有着更多的要求。”

所以欲写一字就能“直指人心”,绝非草草书就一字了事,而是将日常之经历、遭遇,阅读、见闻,经过思考、体悟,最终沉淀、萃选出一个个文字;于是在创作时,每一字、每一笔,不仅承载了作者的万千思绪与情感,同时也凝聚了作者数十载修炼出的笔墨灵性,因此,这每一字背后其实是千字万字、是“亿万万笔墨”。

“当代草圣”林散之先生论书诗云:“欲学法外法,问君敢不敢?千笔成一笔,惊破俗人胆!”我的创作会不会“惊破俗人胆”我不敢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每一幅作品都是千笔万笔凝成一笔,千思万绪凝成一字后的创作,这一字首先要直指我心,打动自己,才有可能“直指人心”、打动他人。

二、书为心画 贵以自然

“书为心画”语出西汉杨雄:“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语言是内心的音声,书法是内心的绘画。此言既出,遂成为历代书论中最常出现的、关于中国书法艺术传统的经典之论——书法是内心修养、人生境界的一种外在迹化,它由内到外,由无形(心性)到有形(作品),呈现了作者的内在心灵——清代刘熙载更以此推演出:“故书也者,心学也”的论断。

许江先生对“书为心画”的诠释非常精彩到位:“书法实质上是中国人心性中更为日常化的‘绘画’,是中国诗性表达的独特的‘绘画性’载体。”

书法有绘画性,可以有画意、画境,然而又不等同于绘画——比如我的很多作品或整体、或局部都有诸多奇境妙象,如神佛、人物,如山海、瑞兽等等,因观者视角、眼界、心境不同而纷呈各异。但是,即便有这种如画般的形象呈现,我的创作也与有意描绘式的“画字”、“绘字”完全不同:

我始终坚持书法的“一次性书写”与“不可修描”的特性,所有奇幻异象均是一次性的书写过程中自然形成,是一种“神遇而迹化”、“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式的呈现——我认为只有这种 “道合自然”、“以自然为归”状态下的心性流露式的书写,才算是“心画”的诗性表达;而“千纸一类,一字万同”机械、重复的书写,或反复修描、机心刻意之作,恐难负“心画”之名。

《如如》中似有一男子形象

我诸多作品中常有此类奇境妙象

皆一气呵成之书写中自然形成,非刻意涂绘

三、追根溯源 创新传承

回到【新空间书法】的创作缘起,促使我提出这个概念并付诸实践的,一方面是面对现状的反思与回应——我在广告和家居行业工作的十余年间,虽饱览上海各大艺博会艺术展,却常常发现西潮奔涌、东风不振,其间书法更是难觅踪迹;后来又发现,新中式空间与家居设计虽逐步兴起,但与之相匹配的、具有当代东方意蕴的现代书法、水墨艺术品相当匮乏,或老套、或江湖,或仿品、或行画,乏原创、乏品位……种种病态与颓象,促使我将创作由传统转向当代,并于2016年正式提出【新空间书法】。

另一方面的原因或更为重要,也更为根本:就是我作为师门后学,欲将黄宾虹——林散之——卞雪松这一脉在中国艺术上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传承下去。

我1994年起随清原先生学习书法篆刻,虽常从先生之口听到他的老师、即我师公卞雪松先生的书艺教诲,亦能在家乡扬州见到雪松先生的老师——林散之先生的诸多书迹,心摹手追。然我生也晚,未能得散翁、雪松师亲授,甚以为憾。当然,所幸的是吾师清原先生得雪松师笔墨之道真传,我亦深受惠泽。

多年后,当我聚焦现代书法,系统阅读近现代书法史、当代艺术思潮,并重新梳理师门承序、追根溯源时,才更清晰地意识到师辈们在书法史、艺术史中的贡献与价值:

黄宾虹先生作为中国艺术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山水画大师,对国画及书法的革新与创造,在笔法墨法章法上的创新与贡献自不必赘言;同时作为一位提倡“品之高,先贵有学”的学者型艺术大师,对后辈影响甚巨。

林散之先生曾随宾翁学画,虽自成面貌,然不满足于此,而是将宾翁墨法融于书法,并继续探索创新,终成一代草圣;同时亦承宾翁“学人画”之精神衣钵,成为“学人书法”的践行者、突破者,极大地推升了“学人书法”的艺术高度。

卞雪松先生追随散翁学书,线如铁铸,力抗万钧,风神独具;同时又将书法的极简之魂铸入画中,续接宾翁“内美”之旨,纳万象于“一画”,行走四方,笔耕不辍,终成当代新文人画、“南线”流派之代表人物。

由此可见,尽管黄宾虹、林散之、卞雪松等师辈现在虽已成为艺术史家笔下的“经典”与“传统”,然而他们都曾是过往经典与传统的“叛徒”——因为他们不死守师门陈法,不徒摹师辈面貌,亦不趋时贵、不媚俗好,而是用创新、用变革在传承师辈的艺术精神、艺术心法,引黄宾虹先生论画语一言以蔽之——“面貌屡改”而“精神不移”。

因此,在我以【新空间书法】为主线的当代书法创作中,正是宾翁、散翁、雪松和清原诸师辈一脉相承的艺术精神,激励着我持之以恒地、以创新之变革、以屡改之面貌、以不移之精神,去传承过去的经典,同时力求创造新的经典。

四、一字之象 无尽之意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元素,以汉字书写为核心的书法艺术是体验与领悟中国文化与艺术的根本途径之一。

删繁就简,从一字始,以书法笔墨为入口,在书写的过程中追根溯源,在观赏的过程中心超象外,感受中国艺术的精神内核,也探寻自己内心的东方性灵,重新审视看似熟悉,却又似陌生的汉字。

以一字之象,写无尽之意。

以一字之象,会无尽之意。

从「新空间书法」到「文字山水」

——飞鸟谈艺术书写十年展2014~2024筹备中

飞鸟谈

独立艺术家 · 设计师

黄宾虹第四代弟子 · 林散之第三代弟子

1994年始习书法篆刻,师从清原先生。遍研诸体,博采诸家,工篆隶行草,擅擘窠巨书。

创作之外,潜心书法史论、书家个案等研究,并广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艺术、世界宗教文化与艺术、世界民族音乐等领域,以诗外功夫砺法外之法。

近十年来一直倡导并致力于【新空间书法】、【文字山水】、【创意书法设计】等创作与设计,以富于创新精神的时代笔墨将书法艺术与当代空间设计、产品设计、品牌设计等跨界融合。

原创作品包括:架上艺术、视觉设计、装置艺术等。

版 权 声 明

本公众号中飞鸟谈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书法、篆刻、水墨、设计、摄影作品) 已在官方版权机构登记著作权保护。仅可用于欣赏、交流、研究,以及其他非商业性、非营利性用途,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作者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推荐品牌

  • 墙面
  • 瓷砖
  • 地板
  • 电器
  • 卫浴
  • 家具
  • 定制
  • 门窗
  • 开关
  • 照明
  • 吊顶
  • 厨电